1. 首页 > 民俗

2025年起连续5年没有年三十 2025至2029年没有年三十

作者:admin 更新时间:2024-12-04
摘要:自2025年起,五年间每逢除夕之夜,我国均无此佳节。2025年至2029年,连续五年,除夕之夜缺席。自2025年起,连续五年竟无年三十?今年春节,我们发现这年其实是有年三十的。然而,在众人心中,似乎年三十才是真正的除夕,实则不然。因此,当看到2025至2029年没有年三十时,许多人不禁感到焦虑。2025年起连续5年没有年三十吗?自2025年,2025年起连续5年没有年三十 2025至2029年没有年三十

 

自2025年起,五年间每逢除夕之夜,我国均无此佳节。2025年至2029年,连续五年,除夕之夜缺席。

自2025年起,连续五年竟无年三十?今年春节,我们发现这年其实是有年三十的。然而,在众人心中,似乎年三十才是真正的除夕,实则不然。因此,当看到2025至2029年没有年三十时,许多人不禁感到焦虑。

2025年起连续5年没有年三十吗?

自2025年起,五年间每逢除夕,皆提前至“大年二十九”,直至2029年,连续五年,除夕之夜才回归传统。

中国天文学会会员、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杨婧指出,自2025年起,我国将连续五年缺少年三十。我国农历以月亮的盈亏圆缺周期为依据,称为“朔望月”。朔望月平均长度为29.53天,非整数,故月份天数以整数表示,时而29天,时而30天。为确保农历每月初一为朔日,大小月安排亦非固定,需精确计算确定。

自2025年起,连续五年将缺少年三十。要准确判断每月天数,需参照我国农历历法。该法以月相“朔”为每月初一,相邻两个“朔”之间的天数构成一个月。例如,从辛丑牛年腊月初一(公历2022年1月3日)至壬寅虎年正月初一(公历2022年2月1日),期间为小月,仅29天,导致壬寅虎年的年三十被“省略”。而壬寅虎年腊月初一(公历2022年12月23日)至癸卯兔年正月初一(公历2023年1月22日),为大月,恰好30天,故癸卯兔年的年三十得以保留。

自2025年起,连续五年未遇年三十的情况实则屡见不鲜。自2000年以来,诸如2000年、2001年、2003年、2006年、2012年、2013年、2016年、2022年,以及2025年至2029年的五年间,均未出现年三十。尽管如此,因月相周期波动,大月频次略高于小月。杨婧指出,朔日的确定依赖于月亮与太阳的相对位置,且朔望月周期亦非固定,故年三十的存续并无定规,这种不确定性亦带来意外之喜。尽管年三十偶有“隐身”,但无论腊月二十九或三十,除夕这一传统佳节始终如一。

龙年无立春不宜婚嫁?

细心的观察者不难发现,2024甲辰年(龙年)仅有354日,且节气仅剩23个。民间有言,龙年为“无春年”,不宜婚嫁,此说法导致众多新人纷纷选择在农历年前“扎堆”成婚。那缺失的节气究竟去向何方?事实果真如此吗?

“无春年”即指当年未出现“立春”节气。2024年立春日为公历2月4日,农历癸卯兔年腊月二十五。换言之,癸卯兔年竟有两度立春,分别落在正月十四与腊月二十五,故甲辰龙年便无立春之节。

2024年“立春”提前至2023年,造就了“无春年”或“寡年”之称,而“寡年”亦被称作“寡妇年”,进而衍生出“寡年无春,不宜婚嫁”的俗语。

此现象源于古历法家为应对寒暑更替,于农历每19年增设7个闰月。故19年中,7年无立春,7年双立春,5年单立春,此乃阴阳历交汇之“置正”安排所致。

金文平温州民俗专家指出,“无春年”婚姻吉凶仅为民间传言,不宜作为结婚依据,且疑有商业炒作之嫌,市民宜理性对待。

记者调查发现,我国农历中“无春年”现象颇为普遍,大约每两三年便会遭遇一次。以2019年猪年、2021年牛年、2024年龙年、2027年羊年为例,均为典型的“无春年”。

农历龙年比2024年少12天

2024年,公历闰年,二月添上一天,全年共计366日;相较之下,即将到来的农历甲辰龙年,却为平年,全年仅354日。

杨婧,中国天文学会会员及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,阐述道,我国民间将国际上广泛采用的公历称作“阳历”,其依据地球环绕太阳一周,即一个回归年的周期来设定。一个回归年的时长为365.2422天,换算为365天、5小时、48分、46秒。

鉴于回归年非整数性质,故公历每四年增设一闰年。凡公历年份能被四整除者,即闰年,二月添置一日,全年共计366天;反之,则为平年,二月仅28日,全年365日。例如,2024年可被四整除,故属闰年。然而,若为整世纪年(如1800年、1900年、2100年),虽能被100整除,却不能被400整除,则仍判定为平年。

农历,我国古老的历法,其年、月、节气之安排,皆以月相盈亏与太阳周年视运动这两个自然周期为准则制定。

农历以月亮朔望周期为基准划分月份,全年共12个月,大月30日,小月29日,总计354或355日,较公历(即回归年)的365或366日少10至12天。

我国古人为校正12个朔望月与回归年的时差,巧妙地引入了“闰月”机制。现行农历“置闰”规则为“十九年七闰”,即每2至3年增设一个月,此月即“闰月”。闰年包含13个月,年长384或385天,而平年则无闰月,年长为12个月。

杨婧阐释道,“置闰”之法,乃依循二十四节气之规律。农历将十二中气分别作为十二个月之标识,每月皆有一中气相伴。若某农历月内无中气,则该月便被称作上一个月之“闰月”。

即将步入的甲辰年农历无闰月,故为平年。其公历覆盖期自2024年2月10日至2025年1月28日,总计354日。相较闰年2024年,少了12日。